首页 商标注册 商标查询 国际商标 商标刊号 商标知识 版权保护 专利申请 商务转介 联系我们
十问华为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噪音”下为什么华为要做云?

  华为越来越大,是不是想什么都做一统天下?当华为今年4月份正式对外宣布进入公有云市场时,外部噪音不断。

  一方面是来源于华为是否会与合作伙伴运营商展开竞争。在过去很多年里,华为给人的印象是通信设备企业,专注于运营商市场,甚至在《华为基本法》里有这样的一条“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言外之意不跟运营商争夺客户和市场,而在公有云市场上,除了互联网厂商,运营商被视为最有优势的主流玩家。

  另一方面在于华为虽然是云计算市场的“新手”,但没有历史包袱。过往在各个领域中展现出的对市场的嗅觉与研发上不遗余力的投入,还是让不少云计算领域的友商不得不注意这个“大家伙”。在不久前,华为宣布了对IT领域的投资计划,每年不低于5亿美元,五年后的IT收入将达到100亿美元,要知道,没有云计算,华为也许就不会投资IT。

  “但如果什么都想做,那就什么都做不成,华为进入公有云实际上还是聚焦在基础设施层面。”在18、19日举行的第五届华为云计算大会上, 华为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独家专访时详细解析了华为为何要进入公有云市场。他表示,云计算将会像过去十年IP技术改变电信网络一样来改变IT行业华为如果不做商业模式以及技术模式的变革,那将来怎么办?

   可以看到,目前以亚马逊为首的互联网厂商正在云计算市场中获得越来越大的话语权。国内如阿里云、腾讯云也先后宣布投入60亿美元、100亿人民币构建云生态。

   在腾讯的内参上,腾讯副总裁邱跃鹏这样写道,现在是否还需要从底层开始构建云计算这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我觉得这个时代已经过去,这是上个世纪以来,腾讯这类互联网公司辛辛苦苦做的事情,现在恰恰是互联网基础设施有史以来最好的时代。

  “云计算最早起起源于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产品是云计算的外衣。”邱跃鹏认为,腾讯已经有实力把这种互联网基础设施能力分享出来,给互联网的公司以及传统行业用户。

  “互联网企业在云上的动作已经铺开,而运营商受制于体制问题,速度相对没有那么快,并且也受既有利益的羁绊。”IDC分析师唐伟对记者如是说。

  而对于华为而言,在云计算正在改变和重构传统企业信息系统架构的关键时期,“不作为”也许比“试错”更为可怕。基于对云计算市场的判断,华为在五年前进入了IT领域,使得这家原本只做电信基础设施的公司真正同时具有IT和CT的能力。“如果五年前不下决心进入IT领域,我们今天都没有资格,运营商不会找我们谈网络转型问题。现在来说,我们已经有能力引领运营商往这个方向转型。”徐文伟对记者说。

  而对于和运营商之间的关系,徐文伟坦言,云本来是一个生态系统,我们的边界第一聚焦在laas层。在云计算领域与运营商合作依然是最佳的合作伙伴,华为提供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运营商运用它的品牌、经验、销售能力向企业进行服务

  华为轮值CEO徐直军也首次在上述大会上描述了华为云计算与运营商云计算业务竞合关系,“互联网企业在云计算市场占领先机,华为与运营商合作大于竞争,只有合作才能在与互联网企业竞争中有胜算。”

十问华为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

  在华为云计算大会期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华为战略营销总裁徐文伟。对于未来华为在云计算领域的地位,徐文伟表示:“华为是能力有限的公司,不可能什么都做,应该聚焦在我们擅长的领域。”

  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

  《第一财经日报》: 华为过去主要聚焦在企业私有云市场上,选择此时进入公有云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徐文伟:我们进入公有云实际上有两个目的。第一,云是一个企业和行业里面必须需要的东西,所以华为不做别人也会做,而企业用私有云必然会用到公有云,不可能私有云把所有业务都解决掉。假如华为只做私有云,企业公有云的时候怎么办,它就没有了,所以我们一定是提供端到端的提供解决方案。第二,今后企业买IT产品是不是只买服务器交换器、网络,这不一定了,它们可能直接买云服务,这个实际上是一种变现的手段,我们实际上还是做Iaas层,但是这个I怎么变现,主要还是通过云变现的,实际上是把laas层变成了服务

  《日报》:在云服务的几个层面上,华为自身的能力和聚焦点在哪里?

  徐文伟: 华为的云是坚定不移的聚焦laas层。对于华为来说,企业业务刚刚成立的时候就强调坚持被集成,我们提供盒子和平台解决方案,行业应用是由第三方和系统集成商面向客户交付的。此外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开放的平台,希望更多的行业合作伙伴加入,没有很好的联盟伙伴这个事情也做不好,我们联盟伙伴除了英特尔SAP微软外还有很多其他重量级伙伴,这样打造的方案才有竞争力。目前,我们面向公有云OpenStack是行业里面真正意义上采用OpenStack的公有云。现在大家都讲OpenStack,实际上真正可以讲OpenStack的我们应该第一家。

  《日报》:从业务模式上来说,华为所布局的云和其他公司的云有什么不同?

  徐文伟:云毕竟是一个大生态,我们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实际上追求的是商业成功和产业成功,运营一定是多个厂家、多个行业多个供应商、伙伴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应用等共同进行的,所以华为对于云业务的边界是“上不做应用,下不碰用户数据”,我们不会用用户数据经营挣钱,去从数据里面挖掘价值,同时华为也不会做企业应用,因为应用太个性化与复杂,每一个企业都是要求不一样的。五年前当华为喊出被集成战略的时候,不相信的有很多,但是现在看来这个策略是比较成功的,企业业务今年的增长会超过40%。把这个定义清楚了,就知道了华为的边界。华为发展很快?是不是什么都想做?如果什么都想做,那就什么都做不成。

  与运营商合作依然是首选

  《日报》:华为如何处理与自己合作伙伴的关系,比如和运营商,后者目前依然是为华为贡献绝大部分营收和利润的最重要客户群?

  徐文伟:运营商是我们构建公有云生态的最佳合作伙伴,目前最成功的案例是与德国电信的合作,华为提供laas层云数据中心,德国电信面向企业提供销售服务等等,这是我们的主流模式,未来我们提供云数据中心解决方案,运营商运用它的品牌、经验、销售能力向企业进行服务。华为是能力有限的公司,不可能什么都做,应该聚焦在我们擅长的领域。

  《日报》:目前不少互联网公司以及传统的IT公司都在云生态上做大笔的投资,比如阿里、腾讯,您如何看待这种云投资热潮

  徐文伟:我们不评价别人。华为是不上市的公司,不是一家资本运作公司,不是通过资本运作创造的市场,而是通过技术和解决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华为一旦确定的战略,都会坚定不移做。如果说一块业务持续不盈利,要盈利很简单,砍掉就可以了,但是为什么我要持续投入5年,这是因为我们的战略。像IT产品线,明年就有机会实现盈亏平衡,后面就会呈现更大的爆发力。

  《日报》:目前互联网企业也在做行业的聚焦,比如阿里收购恒生电子,上百家券商信息都进入了金融云的布局中,互联网企业本身就做云的基因,华为如何与这些企业在行业中竞争

  徐文伟:华为是对单个银行提供ICT的设备,存储、网络等等,而不是提供金融云服务,这是不一样的,我们是单个银行提供设备,这是传统的,比如说计算存储、网络、大数据,我们没有做得像互联网这样提供P2P金融服务,我们不做这一块。可以看到金融中除了中国银行以外,所有的大的银行都是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工商银行农行建行等等,我们和一些银行有联合创新中心,这个对IT诉求是领先的。

  华为不是财务导向

  《日报》:如果没有云计算,可能华为不会进入IT,在您看来,过去几年华为从CT向ICT转型的过程中,最痛苦的事情是什么?

  徐文伟:最痛苦的最开始是行业对你的不认可或者是将信将疑,不相信华为会在IT领域里面会成长起来,或者会做到领先,虽然在通讯领域华为是领先者之一,但在IT领域没人相信。第二是商业模式的转变。原来客户少是直销的模式,但到企业业务就必须是合作伙伴联盟,还有分销联盟方式,商业模式以及队伍都随之改变,原来我们是做通讯的,现在变成做企业了,但是我们的脑袋又绝大部分是服务运营商的思维,所以我们自己也要转了,应该说通过这些年努力我们转过来了,追随我们的客户也越来越多。第三是技术层面的,CT是有标准的,标准做得好和快就有市场,IT也有标准,但具体怎么实现,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各有不同。

  《日报》:IT变化比较快,华为最开始如何切入这个市场?

  徐文伟:IT变化很快,但正因为变化太快了,技术上面就是百花齐放,反而是没有特别的优势。华为是把IT和传统的电信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说处理能力上,华为和英特尔成立了优化中心,针对云数据中心进行了优化,很多的核心技术,都是用华为大平台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IT技术。真正成为一个比较强的IT公司,还是取决于公司的基础实力和业务能力,没有这样的能力实际上也不可能成为很领先的IT公司。所以我们体会到综合实力,综合的技术积累,对IT的成功有很大帮助。

  《日报》:现在大环境之下,尤其是IT行业并不太景气IBM惠普戴尔等公司很明显可以看到一些下滑的趋势,这对你们有什么警示?

  徐文伟:我们不完全是财务导向的公司,上市公司承诺每股收益要上去,这样的经营首先影响的是核心竞争力,还有技术以及其他方面的投入。每股收益要增长,那怎么办?只能从成本上做文章,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华为不是一个财务导向的公司,但会聚焦在主航道上,持续的投入是华为的一种文化,我们说得比较少,但是一旦看到了方向就会持续做。

  《日报》:现在业内出现最多的词就是生态圈的整合,硬件、软件还有OpenStack都有生态圈,这涉及到一个谁整合谁,怎么看这一问题?

  徐文伟:生态圈的建立倚靠的仍然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但生态圈里面需要领导者。有的伙伴不相信你会引领行业,或者是成为行业里面主要的供应商或者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别人不会跟着你的,有一些政府主导的有形力量推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的,所以为什么建立联盟是非常痛苦或者是非常长远的,这个要花很多精力。华为也参加了很多国外联盟,尤其是开源组织,在开源组织里面有贡献,人家才认为你是行业领导者之一,才认为你在这个领域里面是真正想干的。为什么要贡献?实际上你要把最先进的东西拿到OpenStack里面来然后让大家都使用,也收获了领先性。

/
首页 | 商标注册 | 商标查询 | 国际商标 | 商标刊号 | 商标知识 | 版权保护 | 专利申请 | 商务转介 | 联系我们
廣訊商務秘書 聯繫電話:00852-30622687 大陸投訴:0086-132 0590 5235
地址:香港北角馬寶道41—47號華寶商業大廈9層。闽ICP备10021333号